分享到:
《2023年海南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》(征求意见稿)公开征求意见公告
来源:省民政厅
发布日期: 2023-09-04 00:01      开始日期: 2023-09-04 00:01      结束日期 2023-09-08 23:59

为进一步传承弘扬我省传统地名文化,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高质量发展,省民政厅联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、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、省地方志办公室开展了千年古镇、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,形成了《2023年海南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》(征求意见稿),现征求社会公众意见。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9月4日至9月8日。意见或建议请通过以下方式提交:

1.邮寄: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59号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(邮政编码:570203)

2.电子邮件:qhdmc_mzt@hainan.gov.cn。

附件:2023年海南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(征求意见稿)

海南省民政厅

2023年9月1日


附件

2023年海南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

(征求意见稿)

一、千年古镇

(一)旧州镇[Jiùzhōu Zhèn] 政区地名,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南部,东邻红旗镇和三门坡镇,南接甲子镇,西连新坡镇,北临云龙镇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,海南设置琼州府,州府最初设在现今的旧州村,后来迁至府城;旧州村附近所建之墟也以“旧州”为名,称为旧州墟,即现今的旧州镇。

(二)中和镇[Zhōnghé Zhèn] 政区地名,位于儋州市西北部,东、东南与东成镇相连,西、西北与新州镇毗邻。因意取儒家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焉育”而得名。此地自唐至清末一直为州或军的治所,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管辖海南的历史见证。

(三)感城镇[Gǎnchéng Zhèn] 政区地名,位于东方市南部,东与江边乡相连,南与板桥镇接壤,西临北部湾,北与新龙镇相邻。据清顾祖禹的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卷一百三《广东六·感恩县》记载:隋大业三年(607年),因感恩水(河)而置感恩县。感恩县的县治即在感城。

二、千年古村落

(一)攀丹村[Pāndāncūn] 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。唐时已有此地名,因此地濒临海边和南渡江入海口,并有疍民聚居,故名蕃疍(也称蕃诞,俗称番东),后演变为攀丹村。该村是明代著名政治家、学者唐胄的家乡,文化底蕴深厚,文物古迹丰富。

(二)文山村[Wénshāncūn] 位于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。汉时因该地形势“员如布棋”,屈曲盘旋,曾称“员山里”;明嘉靖初巡抚谈恺看到“里中士大夫冠盖相见者,不下十百”,赞道:“吾巡视多矣,未有若员之文士接踵,官员济济,如此里也”。“员山里”由此更名“文山村”。

(三)保平村[Bǎopíngcūn] 位于三亚市崖州区,地处崖州古城西南八里。此地唐时曾称毕兰村,是古崖州的边关重镇、海防门户,因唐代宰相李德裕谪居于此而扬名,后因受水患影响,迁居此地的村民将其命名为“保平村”,意为保世代平安。

(四)水南村[Shuǐnáncūn] 位于三亚市崖州区,因地处海南第四大河流宁远河下游之南而得名。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曾在此居住;不少流放到崖州的朝臣名仕均曾居住于此,如宋代赵鼎、卢多逊等;元代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也曾来此学艺。

(五)石石矍村[Shíquècūn] 位于澄迈县老城镇,此地临近海港,潮水拍击岸边礁石时发出“确确”的声音,故名“石石矍”,被称为“海南冯氏第一村”。据明正德《琼台志》载:梁大同年间,冯冼氏“请命于朝”在海南设置崖州;隋仁寿二年(公元602年),冼夫人仙逝后葬在石石矍村西南富昌坡地。

(六)美巢村[Měicháocūn] 位于临高县皇桐镇,因该村盛产野山竹树(临高话音 mashao )而得名“买愁村”,后演变为美巢村。“南宋四名臣”之一的胡铨被贬崖州时曾途经此村,并吟诗一首:“北往长思闻喜县,南来怕入买愁村。区区万里天涯路,野草荒烟正断魂”。